發布時間:2017-05-22 17:55
目前,幾乎所有建筑施工企業在施工項目管理中都處于弱勢地位,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過程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,該如何處理呢?
該由建設方簽證的資料不辦、拖辦、打折扣辦理
建設方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不及時給乙方辦理簽證,造成竣工結算時雙方不能正確地掌握當時的實際已完成簽證量,造成雙方產生嚴重的分歧甚至大打出手。建設方現場工地代表沒有簽證的實質權利,也沒有建設方法人代表的書面委托,給施工單位帶來了一定的工作難度和經濟損失。
建設方不付款、打折付款、不及時付款
施工中建設方不按工程施工合同約定支付工程進度款給施工單位,有的建設單位是確實沒錢付、有的單位有錢不想付,有錢打折付,能拖則拖,無形之中擠占了施工單位的工程款,施工單位只有到社會上融資來完成工程,導致施工單位資金壓力大,施工成本大幅增加,項目無利潤甚至虧本。
建設方不合理壓縮工期、壓低工程造價
在項目施工中,建設單位經常要求施工單位以最低的價格、最短的工期完成工程。搶時間并不是壞事,但是不尊重客觀規律,就會產生很多隱患。壓縮工期、壓低價格會導致項目施工企業成本的上升,同時對工程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,甚至還會帶來工程質量隱患。因為壓縮工期、壓低價格需要投入更多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有時為了應付建設方趕工期,施工方不得不從外面借調“游擊隊”,由于這些人員的專業能力不能保證,給工程的質量和勞資糾紛埋下了隱患。
建設方拖延工程驗收、拖延結算審計
有些工程結束幾個月甚至一年多建設單位都不驗收,拒絕接受施工單位遞交的竣工決算書。有的建設單位采取拖延戰術,增加結算的難度,嚴重影響建設工程項目決算的公正性,施工單位工程款因此不能及時回籠,造成施工單位負債累累,最終拖垮建筑企業。
此外,施工企業最頭疼的是保證金問題,如信譽保證金、履約保證金、工期質量保證金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等,保證金數目繁多、數額巨大,給本來就現金流緊張的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。更重要的是,目前業內各類保證金均是針對施工企業的,這顯然有失公平。建議相關部門對此問題給予高度重視,還建筑業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。
來源:中國建設報 文/蔣姝 王成進